2019年构建家庭保障都有哪些误区?
作者个人微信:YKJ6060(点击复制微信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己和家人的未来保障,积极购买保险也成了大势所趋。那么构建家庭保障都有哪些误区?针对这个问题在本文中小编将做出详细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一
关注产品多于需求
很多朋友总希望快速得到答案,如应该怎么购买产品,自己购买的产品或者代理人推荐的产品好不好?有的亲更加直接,小编你文中所提的产品是哪个保险公司的?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也愿意帮助大家去分析现在保单,但是,如果不了解你的财务状况、生活负担,对未来的追求,没有这些基本情况,我如何确保开出的“药方”是适合你的呢?
举个例子,作为所有保障的基础,每个家庭都应购买的家庭支柱的人寿保障(即寿险,因任何原因离世都能获得理赔)应该如何确定保额呢?
需要了解你家庭的负债情况、未来家庭孩子的教育期许、家庭刚性生活费的支出。其原因是,保险是理财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理财目标(退休、孩子教育、日常生活、旅游等等)一定能够实现。作为家庭支柱,当你的收入能力永久消失时,有哪些目标是需要你持续考虑的呢?
无论你有没有收入能力,未来孩子的教育不受影响;欠银行的房贷车贷,要如数偿还;家庭的日常支出,要保证质量,难以压缩的。。。这些不都是我们家庭支柱的责任吗?如果这些需求都没有量化,我又如何给你直接指定产品呢?
客户为什么会关注产品多于关注需求?因为保险行业的培训系统为提高销售业绩,往往是以产品为导向,常常将产品包装成不同的套餐,直接下达任务,强化销售话术。强调多年的需求导向往往只是“传说”,或者只存在于极少数的优秀代理人身上。
现在的家庭,只要一买房,谁家的负债不是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但是我看到亲们发给我的家庭支柱保单,保额一般都是10万至20万元之间。这能解决家庭的什么问题呢?只能说“聊胜于无”(其实危害更大,这些家庭往往以为自己买保险了,可以高枕无忧了。)这些亲问我保险买得怎么样时,我真是无从答起。
我只能说:你买的不是保险,只是一个“心理安慰”。
误区二
关注孩子多于家庭支柱
但这的确是为人父母的一个普遍现象:没孩子之前,享受当下,想不起保险;有了孩子之后,只想到孩子,又忘记了自己。
究其原因,当然还是保险公司产品导向的问题。保险公司吃死了“育儿“这张牌,推出各种各样的针对孩子的保险套餐,满足了父母“给予”的欲望。打着“教育金险”名义的保险,远远解决不了教育的需求;打着“儿童重疾保障”套餐的产品,有的只保到25岁,直到现在我也觉得很奇怪,这种产品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当然,还有客户的原因。大家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孩子生病了,如果父母的收入较高,即使不买保险,也不见得是”灭顶之灾“;如果家庭支柱的收入永久中断,则万事休已,孩子的保费都交不起了。那你们想想,应当首先考虑谁的保险呢?
误区三
说到财务分析就退避
买保险是消费,家庭财务分析是自我剖析;有的亲敢于消费,却不敢面对自己。理由很多:钱少、家庭资产单一、隐私等等。
根本原因,大家还是不清楚,理财的第一步是明确需求,是诊断家庭财务“健康与否”,而非“开药”。
市场上大量的声音都是让你“有保险意识”,“要买保险”,然后直接销售保险产品。中间其实存在一个巨大的“逻辑空档”:为什么要买保险?买保险是为了解决什么需求?如何了解客户的需求,真正帮客户解决问题?需求了解清楚了,才能推荐相应的产品。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耐心及专业知识,不是几句简单的话术。
回到刚才所说的“家庭保障之母”:家庭支柱的寿险保障。除了了解刚才谈到的负债、教育需求、日常刚性支出之外,还要了解目前已经积累的流动资产,这是保额的一个扣减项。扣减之后的家庭责任还要按夫妻双方的收入占比,进行分摊,才能分别确定保障的需求。
仅仅要确定一个寿险保额,就要了解这么多的资料。如果你不敢面对自己,详实地提供家庭财务状况,直接就询问产品,就好像去医院,不让诊断,直接就叫医生:“别废话!给我开药吧!”这合理吗?我们总是在抱怨,医生给病人的时间太少了,为什么在面对理财师时,你又这么着急?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构建家庭保障都有哪些误区的全部内容。小伙伴们你从本文中了解了多少呢?如果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记得给小编留言,更多保险资讯请关注米保险。
我们专注保险测评,为你寻找高性价比产品!
保险上的任何疑问,请进入微信搜索顾问微信号:YKJ6060(点击复制微信号)
相关阅读:
下一篇:购买保险时,应该注意什么?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