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能否转化为“订阅式服务”
车险的种类众多,服务也众多,那么车险伴随着诸多的打包式服务,是否会提供给客服更加方便的订阅式服务那,接下来就让小编带你了解下。
KK(凯文凯利)曾经预言,未来“订阅式服务”和“软件化”将成为主流,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和保险精算、统计、数据分析的门槛降低,保险或者保险中介产品会逐渐演变为“订阅式服务”么?
我们还是先拿熟悉的车险举例子。对于车损险,不同收入水平的用户和不同价值的车辆对损失的承受力是相对的,我们简单把车损险分为不可承受的损失和经济上可承受的损失,前者更像保障,而后者则有可能变为服务,当然这是相对而言。
随着NCD的普及,由于出险后实际损失可能小于保费折扣变化,商业保险中介车险实质上出现了0-1000元的“绝对免赔”,但是这些小额损失仍然存在,而且按照以往经验,2000以下的赔案占到车险总案件的80%,这些损失也大多以车辆外观、玻璃、小额三者车损为主,这些损失如果换成修复逻辑,就可以转化为中介服务,而采用精算和数据统计定价的服务就会形成“订阅式服务”。
几周前,美国保险中介科技初创公司Super完成了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希望将资金用于通过其订阅服务向美国家庭提供房屋和财产的维护和维修服务。该公司的长期愿景是:“最终将覆盖你家中100%的维修和保养。您将永远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因为所有内容都将包含在订阅中。”
虽然中国没有美国庞大的房屋保险中介市场,但同样作为损失补偿型的车险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
我们注意到,实际中,车商和一些维修企业正在用类似车身划痕、玻璃、轮胎等修复服务替代原有的车险产品、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因为维修企业天然比保险公司具有维修成本和服务场景的优势,用户在没有保险保障或者保费支出较高的情况下,也会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比如玻璃险保险中介公司要赔付1万元,修理厂的玻璃成本可能只有一半,低频低损的损失最有可能转化为服务。
低频高损也有可能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转化,典型的比如延保。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一切“类保险”都是违规经营,这虽然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关键,但缺乏监管和规则的类保险中介服务确实有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
和用车相关的保养、检测、加油(充电)等同样是可标准化的服务,同样满足低频低损或中频低损(用户会认为用车支出是一种损失)的特征,理论上也可以变为“订阅式车险服务”的一部分,可惜的是,有关部门并不允许在责任中增加某些项目,赠送某些服务会被认为是返利行为,而车险又无法改变高价高费低损的现实,既然服务中介保险化这条路被堵死了,保险中介服务化的趋势会不会延续呢。
假设部分保险中介走向“订阅式服务”是一种趋势,保险中介企业并非坐以待毙坐井观天,关键还是要率先转换为“用户们视角”,用户一方面追求更高的性价比,这就需要保险企业在成本和场景上下功夫,另一方面,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支付赔款,更需要及时、便捷的解决问题,比如多方事故、人伤事故中保险专家的及时介入和指导。
以上就是车险订阅式服务的趋势,相信在未来的车险行业中,这种服务方式一定会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现如今的车险服务中,还想了解更多有关保险的资讯,那么就来加我好友吧。
我们专注保险测评,为你寻找高性价比产品!
保险上的任何疑问,请进入微信搜索顾问微信号:bx33358(点击复制微信号)
相关阅读:
下一篇:购买保险时,应该注意什么?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