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中国古代的保险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己和家人的未来保障,积极购买保险也成了大势所趋。在本文中小编将为大家带来有关中国古代的保险制度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为家庭保障、邻里互助、积谷防饿、防范于未然等保险思想。与之应运而生的保险制度大家并不陌生,那就是仓储制度。
历朝各代重视仓储的建设和完善,每个统治者把它当做稳定社会的保险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备灾备战,借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保险的作用是一样的,提前做好保障,防范于未然。
仓储制度的古代保险形态随着朝代的更迭呈现不同的形式。据历史记载,主要有以下形式:
01委积制度
起源于西周,主要是储备粮草,为国家所用,并配有负责的官吏。此后,为历代王朝所沿袭而有所发展。
02常平仓制度
开始于战国李悝变法的“平籴法”和西汉桑弘羊的“均输平准法”,汉宣帝时期的正式定名为“常平仓”北宋时最盛。常平仓制度属于官办的仓储后备制度,通过控制剩余粮食流通来控制粮食价格,实现粮食市场平价目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保障社会安定。
03义仓制度
开始于北齐,兴盛于隋朝,健全于唐朝,是一种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属于官督民办性质。据统计,从唐太宗到文宗,用义仓的粮食救灾多达102次。
04社仓制度
由南宋朱熹首创,为粮食欠收时做准备,是民办粮仓相互保险的形式,粮食的来源是劝捐或募捐。一般没有专门的仓库,而是设在祠堂或者庙宇储藏粮食。粮食的周转则是借贷的形式,一般春放秋收。
05广惠仓制度
开始于北宋嘉佑二年,由名臣韩琦提出,是宋朝有特色的救济性仓储。救济对象主要是老、幼、穷、病无法自食其力的人。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就是贫困户或者五保户。
设立仓储主要是发挥:储存和储蓄作用。储存就是将漕运来的粮食保管起来,保障皇室、官吏和人民的日常食用;而储蓄是为了应付战争、灾荒及突发事件。除了这两个主要作用外,仓储还可以稳定物价,粮食丰收时进仓,粮食欠收时出粮赈灾。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保险不管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是为了未雨绸缪,做好保障。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中国古代的保险制度的全部内容。小伙伴们你从本文中了解了多少呢?如果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记得给小编留言,更多保险资讯请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bx33358(点击复制微信号)。
我们专注保险测评,为你寻找高性价比产品!
保险上的任何疑问,请进入微信搜索顾问微信号:bx33358(点击复制微信号)
相关阅读:
下一篇:购买保险时,应该注意什么?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