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网络互助之一:相互宝之于蚂蚁金服,是馅饼还是陷阱?
安盛投连险一夜暴跌95%!保民账户一夜变负数。那么香港的其他理财类保险是否也有坑,比如保诚隽升,友邦充了就没未来等,公众号后台回复【隽升】获取详细分析。
网络互助随着蚂蚁携相互宝进入迎来高潮。众多保险业内人士也经历着从看不懂、看不上到焦虑的状态。甚至有人喊出“兵临城下,却无人防守”,貌似保险业很快就要被相互宝带头的网络互助颠覆了。
然鹅,很快,各种对网络互助/相互宝的质疑声也层出不穷。
那么,问题来了。网络互助会颠覆保险行业吗?网络互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质疑声?是个案还是具有普遍性?接下来,小编将用三篇文章把网络互助和保险的关系,以及网络互助的问题讲清楚。
特此声明:这三篇文章纯属探讨,不黑谁,不捧谁。观点看法,见仁见智,立个flag,让时间去验证。有不同看法的,可挪步到文末微信群交流。
今天为第一篇。接下来
第二篇:志在改变保险,却也一地鸡毛,网络互助做错了什么?
第三篇:网络互助,路在何方,会颠覆保险业吗?
三问网络互助之一:相互宝之于蚂蚁金服,是馅饼还是陷阱?
网络互助/相互宝无疑是一个重大创新。引起了整个保险业的思考,甚至是焦虑,也确实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因病返贫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本文从商业模式角度,在商言商地分析潜在问题和风险。
主要结论:
蚂蚁金服相互宝模式实质性地改变了目前市场已验证的“捐助->付费互助->商业保险”模式下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的对等关系。对蚂蚁来说很可能是一个陷阱,面临潜在的经济/声誉损失风险,且风险敞口大、不确定性大。
蚂蚁可以用大数据风控来管控发生率风险,但很可能只是改良而已。
从战略价值角度看,相互宝对蚂蚁意义巨大。但潜在的投入(经济和声誉)可能超出预期。在商言商地看,这个投入产出比是否合适,需要时间验证。另外,这个投入的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正文
相互宝之前,互助领域主要玩家都采用“捐助->付费互助->商业保险”,在此模式下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清晰且对等的。
捐助模式下捐助人和受捐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清晰和对等的:受捐人得病了,注册去网上捐款,平台没有(也不会)保证筹款额度,筹到多少算多少;捐款人:爱捐不捐, 爱捐多少捐多少。
付费互助模式下参与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清晰和对等的:加入互助计划的人很清楚:我获得互助的条件是先付费,比如10元,而且这个付费是主动付的,还明白如果我的账号余额没钱了,我就失去互助计划资格了。其实相当于商业保险的雏形。用户主动支付10元,虽然钱不多,关键在于让用户在进入的时候就明白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相互宝“0 元加入+极致体验”模式会造成参与方权利/义务关系不对等和较高比例的逆选择人群加入,为潜在理赔和声誉风险留下隐患。
相互宝模式相当于“捐助->付费互助”两种模式的结合体,用户加入时刻体验很爽,但迷惑性也很强,给用户一种免费加入的感觉,所以加入时刻抱着“试试看,行就行,不行就算了”心态的人会很多(这时候类似捐助模式);但随着自己被扣费,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了变化(这时候又类似付费互助了),所以在相互宝模式下参与方权利/义务关系是不对等的;
0元加入,极致体验,点个按钮就加入会极大地吸引得了病,试试看的人群。这些得了病,试试看的人群一开始加入,也许是抱着“试试看,能赔更好,不赔就算了”的心态。但是,接下来,别人得病,他们被扣钱了,等他们再得病的时候,万一平台拒赔,他们的心态变成“为什么我给别人捐了,别人不给我捐?”。这也会扭曲参与群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另外,免费加入对得病体巨大的吸引力,会使得逆选择比例(远)高于预期,从保险原理看,保险大数法则成立前提是群体风险是同质的,至少非同质风险群体的比例是可控的。但相互宝这个模式,风险控制方面的手段是非常有限的,对的病体的吸引力却是无穷的,势必造成非同质风险比例明显偏高,(远)偏离精算假设。
不对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和较高的逆选择势必会使人均分摊成本逐步提高,健康体挤出效应逐步显现。让整个计划陷入“人均缴费提升->健康人群退出->人均缴费继续提升->健康体加速退出 ”的恶性循环。
相互宝计划承诺2019年人均分摊成本不超过188元,以后没有承诺;
相互宝可加入人群为0-60岁,假设所有人平均分布在各个年龄段,按照保险行业发生率表计算的净保费(没有加任何费用),人均分摊成本约350元/人/年;
即使考虑乐观情况,蚂蚁有大数据风控,预计人均分摊成本很快会达到200元/年以上;
根据网络互助运营经验,人均年分摊成本超过 100 元时,年轻健康体的挤出效应非常明显;
这时候整个计划会陷入“人均缴费提升->健康人群退出->人均缴费继续提升->健康体加速退出 ”的恶性循环。
人均缴费提升和健康人群退出互相促进,产生的“戴维斯双击”效应可能会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敞口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蚂蚁相互宝用户协议规定了终止计划的条件包括不可抗拒因素(监管)和蚂蚁金服终止计划等条件;
若最终整个计划最终被强制解散,初步测算,仅仅是计划终止时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可能高达数十亿。由于计划已经终止,这些赔款只能由蚂蚁金服买单?
关于这个经济损失,更大的问题在于“人均缴费逐步提升->健康人群退出”恶性循环+ 蚂蚁金服海量用户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几乎没有人可以去想象和测算。人均分摊成本增加和健康体退出两者互相促进产生的共振作用使得这个恶化过程是非线性发展的,会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突破临界点后的发展情况可能会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这是目前精算技术无法预测的。就如90 年代初期的利差损,2个点利差损一年亏损多少,谁都能算清楚。但50年呢?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声誉风险来自两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来自对不合理理赔的拒赔:过高的逆选择比例势必导致不合理理赔拒赔频发。相互宝发明了陪审团制度,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但也会把一些负面信息放大。
另一方面来自持续缴费健康体因年龄达到60岁强制终止带来的声誉风险:根据行业生命表和重疾发生率表计算,静态看目前近8000万,预计会有50%以上,即4000多万人一直缴费,至60岁后被强制退出计划,这些人缴费金额估计为三五千至一两万。即使考虑到中途退出,保守估计这部分人在千万级别,届时,这些人的心里是这么想的:我给你们捐了这么多钱,我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了,开始得病了,你们把我赶出去了?!这部分人的负面影响如何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数十万甚至上千万人的不满,会产生什么样的声誉风险?也许上帝知道。 意料之外,会带来惊喜,也是风险的来源。
蚂蚁可以用大数据风控来管控发生率,但很可能只是改良而已。
相信蚂蚁金服懂得保险风控的重要性,也有一些大数据来做风控;
但考虑到数据有限性和相关性,这个风控措施很可能无法抵消“0元加入+点一下就有” 而吸引的得病群体的影响。
相互宝之于蚂蚁战略价值巨大,但潜在投入是不可控的。对蚂蚁来说,投入大不是风险,不可控是风险!
相互宝可以提高支付宝的用户粘度和活跃度,对蚂蚁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可以导流到商业保险赚取保险销售收入,目前支付宝已经成为国内应该是唯一的年销售额上100 亿的平台,而且发展迅速。这都是相互宝对蚂蚁的战略价值;
但潜在的投入(经济和声誉)可能超出预期,在商言商地看,这个投入产出比是否合适,需要时间验证。另外,这个投入的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我们专注保险测评,为你寻找高性价比产品!
保险上的任何疑问,请进入微信搜索顾问微信号:YKJ6060(点击复制微信号)
推荐阅读:\n预算有限,只买一种保险,买什么?\n保险理赔有多快?看完你就飞快了\n大地保险保单,让全家安心!"]]">
我们专注保险测评,为你寻找高性价比产品!
保险上的任何疑问,请进入微信搜索顾问微信号:YKJ6060(点击复制微信号)
推荐阅读:
下一篇:购买保险时,应该注意什么?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